浅谈刻瓷艺术
文·曹卫国
对于瓷器的俗语,我们听的最多、最为熟悉的莫过于“没有金刚钻,莫揽瓷器活”这句话,在笔者看来这句古话却像是为“刻瓷”这项技艺量身定做的一般。为何这么说?便要对“刻瓷”解释一番。何谓刻瓷?顾名思义,刻瓷又称瓷刻,就是运用特制刀具在烧制后的瓷面上进行雕刻的技艺,自然这特质的刀具是用高碳钢和金刚钻制成顶端锥状用于凿刻的道具。有人形象地将在瓷上进行凿刻的这一中国陶瓷艺术重要门类之一的技艺比作瓷器上的刺绣。
笔者对这项技艺的学习和探索研究是从“没有金刚钻,莫揽瓷器活”开始的,自然最初只是因为好奇,却慢慢产生了兴趣,从此在景德镇扎根,一切从心开始,故此给工作室命名为心艺工作室,为的是牢记最初对刻瓷的兴趣,促使自己在刻瓷的发展道路上迈出自己的一步,留下自己的一个脚印。
景德镇的陶瓷闻名于世,却并没有很多人了解有关陶瓷的各种技艺,刻瓷便是其中一种,在此笔者希望对刻瓷艺术发展进行溯源,略谈自己对刻瓷艺术的看法,从而抛砖引玉的让更多的刻瓷爱好者,甚至是陶瓷爱好者对此项技艺更加了解和感兴趣。
据史料记栽,最早的刻瓷是始于距今约300年历史的清朝道光年间,原先是北京的书法家在陶瓷上自写自画自刻,在大家看来自然是别有风味,从而传授开来,甚至于清廷有了镌瓷科。刻瓷本身是一门集版画,油画,书法,篆刻融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因此能从事刻瓷行业的,尤其是刻瓷艺术好的,是难得的专业性复合型人才。
与绘画形式一样,人物、花鸟、山水、书法、楼阁等,以及各种风格,无一不可“绣”于瓷器之上。刻瓷与绘画形式所不同的是,绘画的用具是毛笔、料笔,刻瓷是以刀代笔,将一件作品耗时几月去完成。在经1300度高温烧好的瓷件釉面经过一番雕凿,凿刻人物、楼阁等图案,然而由于瓷釉非常坚硬,便要求了这样技艺的创作者全凭精工细雕的刀法,干脆利落,容不得半点马虎与闪失的凿刻,然后瓷赖画而显,画依瓷而传。
虽说技艺要求之高,时间耗费之长让有兴趣从事的艺术家望而却步,但当一件好的作品诞生又何尝不是充满了一种自豪感呢?况且刻瓷这种艺术品“触有手感,观有笔墨”,既有“金石趣,又有笔墨韵”。
因为金石趣味和笔墨韵味的交融,在刻瓷的道路上总有那么些艺术家被深深吸引而来,像从邓石如、华法,到朱友麟、陈智光,再到现在的张明文、李梓源、
随着深入了解刻瓷技艺,我们不得不感叹赞美刻瓷这类综合性的艺术,他的取材之广泛、形式之多样、作品意境之高远,成为陶瓷艺术中一朵淀放的奇苑。由于诗文、花鸟、人物、山水、亭台楼阁等均可以刀代笔于陶瓷釉上进行图案和文字的刻画,所以这也要求了艺术家巧用陶瓷造型来表现各种线条笔墨和情趣神韵,正如进行根雕艺术的艺术家利用木根原生态形象,因形而雕的加以雕琢一样,刻瓷便与其它陶瓷绘画相比,显得更加细腻。
与陶瓷绘画一样,刻瓷也有一些创作的步奏。刻瓷作品创作的工艺一般分三步,一是起稿,这是众多绘画的基本步奏,即先将艺术家于脑海中绘制的图稿如要雕刻的图案、书法等画面绘于瓷器之上。二是照图刻制,即雕刻,这是刻瓷中的主要环节,也是刻瓷区别于其他绘画的不同环节,不但工艺复杂,技术性强,而且所用工具考究。一般常用的工具有尖头金刚凿、扁头金刚凿,以及金刚笔以钻刀法、双勾法、刮刀法凿刻。主要工艺表现为线刻,点刻和面刻为主,即构成画面的三大基本要素。其中线刻是最为重要的,原因是线由点始,是点的凝聚集合,必然比点的操作技艺精深,而比面刻更重要的是,线刻是一幅画面的主要内容。三是赋色,这是刻瓷的最后一道工序,赋色技法雷同于一般绘画彩色,但一般填墨色。整个刻瓷过程要求刻瓷艺术家不仅要有一定的绘画基础,因一件作品需要耗时数月方能完成因此于大胆凿刻中还要有足够的耐心。
迄今为止,陶瓷技艺算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了,各项陶瓷技艺都趋渐成熟,尤其从事陶瓷绘画技艺的人员可谓人才济济,但刻瓷艺术却因远未达到重视而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陶瓷艺术是能代表中国的一项历史悠久的艺术,只要是好东西,不管是陶瓷绘画还是雕塑和刻瓷,都应当是值得大家收藏的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