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山八友”给我们的启示

文·赵集富

      “珠山八友”是20世纪20年代在景德镇珠山东麓的东门头先后以王琦、王大凡、邓碧珊、何许人、汪野亭、毕伯涛、程意亭、刘雨岑等人最早以“月圆会”形式结社旨在切磋技艺,以会聚友而形成的一个民间艺术学术团体。它的成立,既有时间上的偶然性又有文化背景上的必然性。标志着景德镇陶瓷艺术将要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峰,也是中国陶瓷艺术发展史上里程碑性成就。综合“珠山八友”成员个人经历与其艺术成就认为至少有以下几个特点和启示:
      一、薄。八友中的成员都不是景德镇本地人,他们的家底子薄,无一人是书香门第出身,多数家庭条件贫苦,他们少时曾读过私塾、小学、高中性质的学校,即使是毕伯涛的祖父开钱庄而当清朝推翻后,他们家境也日落千丈为贫穷,他们都是在这样一个贫薄的基础上,靠艰苦奋斗逐渐成长为一代著名陶瓷艺术大师的。这里给我们的启示是:一张白纸好画画,穷则思变,基础差不是造就事业的障碍。
      二、勤。八友中成员人人有天赋、聪颖但个个更勤奋努力。
      王大凡年轻时就酷爱读书,他有不少历史典故人物画的人文内涵来源于他大量的阅读,他生活俭朴,却舍得把钱花在买书上,他常让人用谷箩将书挑到画室夜读达旦。汪野亭一次在外婆家看到厅堂挂有好画,便带纸笔砚去临摹,至深夜也不听外婆劝休,至清晨发现其趴在桌上酣睡,此举感动了外婆,遂将画送给他。程意亭从艺之初就会画山水画,1931年为逃避矛盾纠纷到上海浙江画家程璋家,为其磨墨,当勤杂三年,竟隐瞒曾从事瓷画之经历,偷偷学习绘画技艺,为后来成就大业奠定了良好基础。用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的话说: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份材,这就是给我们的启示。
      三、博。自从苏东坡提出文人画概念后,诗、书、画、印四位一体的书卷气渐成风尚,而“珠山八友”对书卷气的追求颇为执著。八友中成员有写书法出身,有绘画出身,有学徒起步,有学文起步,年轻时能进入到高中级学校教育的不足半数,靠一步一个脚印,一个个台阶,不断纳新、博取、积累知识,他们从开始的单打一渐成为多面手,向四位一体的书卷气迈进。
王琦从小就拜邓碧珊为师,学习肖像画、诗、书法,日积月累,眼界渐宽,1916年,他与王大凡到上海参观名家画展,对扬州八怪中黄慎的奔放、流畅画风和精到的用笔深受感染,由此获悟,一改画风,以新的面貌迈进文人画艺术之列。邓碧珊早期学山水,后学肖像瓷板画,被公认为瓷板画肖像创始人。40岁后专攻粉彩鱼藻而自成一家,他诗、书俱佳,唐宋诗词,古人书画耳熟能详。邓碧珊诗意动人,音韵平仄十分考究。
      书法在八友中虽无特别突出成就,却每人都有较深书法功底,从不懂到懂,从外行到内行,羽毛渐丰。邓碧珊工书法,以篆隶为佳,行书规整遒劲,章草涵韵足;何许人书法从“二王”入手,后学汉隶,善微书,能在径寸印泥盒上写《出师表》《赤壁赋》;王琦以草书入画;王大凡、汪野亭以行书入画,就连落款也重书卷气;刘雨岑主张加强对文学、历史、诗词、书法、篆刻等多方面知识的修养。
      这里给我们的启示:“学如富贵在博收,仰取俯拾无遗筹”。(苏轼诗)
      四、精。“珠山八友”对待技艺从博取到求精,体现了他们的文人境界。首先突出个人的艺术特色,在主打上求精,在观念上更新扬弃。他们所处时代是陶艺传统工艺派和浅绦彩瓷艺术的流行期。一方面他们不能丢弃传统,另方面又在不断接受西画、日本东洋等新鲜知识,凭着对技艺精益求精的态度,他们进行了很好的扬弃。在传统工艺瓷中,画图案、画堂子、堂子填色,图案填色,描金等均由多人多工序集体完成,这种工艺难以突出个人风格,而“珠山八友”在瓷艺上强调个人风格,讲究用笔、色彩、意境并注入个人情怀,既有有我之境界又有无我之境界,在陶美史上显然是一大进步。以程门为代表的浅降彩瓷派(是19世纪中期,一批新安派文人画家长期在景德镇创造了瓷艺浅降彩)作品有较纯粹的文人画书卷气与为生计而“低就”的瓷艺,而珠山八友在此基础上还多了一些“红店气”,主要表现在有更现实,更有商业意识的倾向。在题材选择上画一些平民喜闻乐见的吉言吉意内容,在花鸟画上常画红绶带鸟,牡丹花之类内容。在技法上,浅降瓷艺人瓷上彩绘注重“写”字,而八友中作品除“写”的成份外,还有“描”、“彩”等“画”的用笔。此地的启示为:细微之处见精神,做事就要做最好。
      五、 创。即创新。如王琦、王大凡研究出了“落地粉彩”画法:刘雨岑研究出了“水点桃花”画法。在风格上,汪野亭用色时而淡雅时而浓重:程意亭与刘雨岑花鸟设色为雅俗共赏典范,既有文人画清雅,又有工笔重彩艳丽;田鹤仙创立的“梅花弄影法”:何许人粉彩雪景山水等都显示现代文化意识的美学特征。八友中几个成员先后在国际大展中获奖,得到了当代中国著名书画艺术大师的称赞。这给我们的启示是:只有创新才有活力,创新才能更好发展。
      概而言之,“珠山八友”毕竟以艺谋生,生存和市场需求是其着眼点,各种题材俱兼,既有平民类又有儒家以文载道的艺术观,道家回归山水的自然观,佛教众生平等、和睦共生理念。在不到40年的时间里给我们展现的是一种在瓷器上集诗、书、画、印四位一体的书卷气的艺术形式。不能不给我们以启示教育。联系我市当代瓷艺家成千上万的作品,通过近年各种展览,认为能如同“珠山八友”那种书卷气的作品还是太少,我想这就是文化的缺失。这种缺失表现在:
      一是文的缺失。我们生活在一个文化教育普及,物质生活条件比较充裕,交通通讯条件较好的开放的和平环境,有大学文凭多如牛毛,应当有条件做得更好。殊知,有的则连论文都不会写,对我国的儒、释、道等国学知之甚少,理解更忧,功利性意识突现,文化性内涵成分太少。
      二是诗的缺失。这里所说的诗是绝句、格律诗。而不是连平仄、对仗、意境都不讲究的乱句。要作一首诗需要学习和掌握很多知识。客观而论,多数人的画都能画得好,但不会作诗的,看不懂诗的,乱作诗的大有人在。
      三是书的缺失。即书法的缺失。有的人错误认为在瓷器上题款写字就是书法。其实写字与书法根本不是一回事,是有很大区别的:A、从逻辑上讲,写字是实体概念,而书法是关系概念;B、从用途与目的上讲,写字是为记事、记号、实用;而书法是一种艺术;C、从主体心理态度上说,写字是简单的、肤浅的心理活动;而书法是复杂的、智能的、情感的心理活动;D、书法有法,而写字却无法。书法包括笔法(起笔,收笔,顿笔,挫笔,方笔,圆笔。用笔技法有中、侧锋,回锋,逆锋,藏锋,露锋,翻锋,绞锋等)结体有(纵势,横势,布白,穿插,避让,连断,朝揖,欹正等法)章法有(布白,位置经营,正文与落款、印章关系)墨法有(浓淡、枯润、粗细等法),而写字是没有这些规矩,书法的线条是有语言的,有生命的。
      四是印的缺失。现在不少人既不会刻印,不会识印,不会用印。
      当然,这些文化的缺失不仅是我市当代瓷艺家,而是一个普遍现象。景德镇在全国确立了瓷都地位,有“珠山八友”为我们争得荣誉树立了榜样,我们更要发扬发展才是。我们既然选择了这种事业,我们应当努力提高自身的内在文化修养,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无论年龄大小、职称高低,只要在学就不晚,就有收获,就会增加作品的含金量,作品才有留世的可能。

2014年4月29日 00:00
浏览量:0
收藏